【思想采撷】基督教中国化漫谈(三)

日期:2023-03-28  浏览量:742

Sinicization of Christianity

  曾有人问我,基督教中国化可能吗?我的回答是,当然可能。不仅可能,而且必须。又问,什么时候可以中国化?我再答,当你阅读翻译成中文的《和合本》圣经时,已经开始中国化了。
  基督教中国化不是一种高深的理论,绝不是在西方众多的神学理论中增加一种新奇的学说。基督教中国化,就是中国基督徒在自己生于斯、长于斯的社会文化处境中,追随基督,信仰上帝。
  中国基督徒所理解的基督教,是以圣经为核心和基础的宗教,我们的一切信仰、教义皆不在圣经之外。因此,如何在我们身处的环境中,带着我们特殊的信仰问题去阅读圣经、聆听上帝的声音,是基督教中国化绕不开的一项工程。换言之,圣经诠释是基督教中国化的关键。而我所说的圣经诠释,不是简单地从西方拿来的那种诠释,而是我们自己的解经家带着中国教会的经验和问题,与圣经直接对话的结果。
  今天中国教会在圣经诠释方面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,书架上能找到的可供参考的圣经注释,绝大多数是西方人写的。在我们的神学教育中,圣经的学习被置于非常高的地位,但是,我们的释经理论几乎全是西方的。释经学解读的文本主要是中文圣经,但中国文化中超过两千年的经学传统却长期被我们忽视。
  中国传统学术有两大基础,一是经学,一是史学。如何将中国的神学研究、神学教育与这两大传统结合起来,恐怕是中国教会神学工作者必须补上的学术短板。
  从经学传统的角度看,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,几乎都是以注释经典为本业,从而阐发其思想的。中国基督徒热爱圣经的传统,想必与中国经学传统有关,既然有关,当然应该把经学传统中的优秀成分引入圣经诠释,创立中国基督教释经学。其实,早在百年前,中国教会已有先辈注意到将中国经学传统运用到圣经注释中来,陈金镛的《雅各书之研究》就是其中之一。
  上期说到过,陈金镛在金陵神学院任教期间,与多位传教士老师合作写过圣经注释,包括与司徒雷登合作。正因为如此,他熟悉西方人的解经思路和方法,并且认为这种思路和方法不适合中国人。因此,在他自己讲道、讲经的实践中,他特别强调“不唯西人之马首是瞻”。他对圣经经文的解释不是从读西方人的圣经注释入手,而是自己反复阅读圣经,体会圣经向一个中国牧师所传达的信息。从《雅各书之研究》中,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释经主张,并从中找寻到他受到中国经学传统影响的痕迹。
  我觉得,《雅各书之研究》有两大特点值得我们学习:第一,陈金镛从中国教会及社会现实出发,进入圣经文本的阅读,从而将中国教会的问题和经验与圣经文本对应起来,使解经工作摆脱了为解经而解经或为教义而解经的尴尬局面;第二,解经过程中,陈金镛非常注意吸取中国文化的精华,并将圣经教训与中国传统思想加以比较,从而更加丰富了我们对圣经的理解。
  《雅各书之研究》的编辑杨恕是陈金镛的女婿,他用“以书为经,以国学为纬”这句简练的短语来总结本书的解经风格,强调陈金镛解经过程中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教会立场。“‘知之匪艰,行之维艰’,这是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之说。《雅各书》类皆实践之道,与阳明的知行合一深相吻合。”这句话既道出了《雅各书》的特点,也道出了陈金镛研究此书的良苦用心。


(作者严锡禹,系金陵协和神学院数授,
转自天风杂志总第507期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